学院概况
新闻动态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为:部门首页 >> 新闻动态 >

舞韵传承 | 我院教师赴京参加东北秧歌大师课,提升师资力量

本站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10-04 09:20:00 点击量:

        2024年10月1日至10月3日,舞蹈艺术学院民族民间舞教研室青年教师李子璇赴北京参加“中国民族民间舞·东北秧歌大师课”,本次大师课特邀到了乔梁导师和孙秀丽助教导师,主要学习传统黑龙江东北秧歌教学风格,提升自身专业素养,积极参与互动交流,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理念。

        
乔梁老师根据东北人粗狂、直爽、热情、奔放的性格特征,注重吸收了大量的、朴素的东北秧歌中“地秧歌”的动作;把握典型地秧歌舞蹈风格特点;探索各种可延伸发展的角度:注重身体的训练性,增强身体的表现力;始终坚守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“三性”原则,即“风格性、训练性、系统性”。“风格性”体现在以东北地秧歌“艮在脚上;扭在腰上;活在腕上”的表演风格为主。“训练性”体现在把握“风格性”的基础上,将脚下的艮劲、身上的扭动、腕上的灵活,作为训练脉络进行教学活动,并注重综合性表演训练。“系统性”则体现在,教学中始终遵循由简到繁、循序渐进、逐渐递进,由单一动作训练;组合训练;表演组合训练三大部分组成。‍
        乔梁老师首先讲解了黑龙江东北秧歌属于东北秧歌三大流派“地秧歌”的范畴,与“高跷秧歌”和“寸跷秧歌”有所不同,主要体现在动作幅度和灵活性上。具体来说,黑龙江东北秧歌的动作幅度更大,更加灵活,这使得它在表现人物情感和描绘场景时更加生动鲜明,通过舞者身体的扭动、步伐的变化以及手臂的摆动等动作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感。这种节奏感不仅使得舞蹈更加富有表现力,也让观众更容易感受到舞蹈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。接下来逐一讲解了动作元素,分别是:原地屈伸、踢步训练;动律训练(上下动律 划圆动律 切身动律 闪身动律 );手绢花位置训练;单一动作训练。最后进行组合教授,教授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元素之间的关联,激发对东北秧歌风格韵律的更深理解。
        此次外出培训学习,对于我院教师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遇,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,更深刻领悟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和价值。今后学院将继续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参与学习培训,以此推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迈向新的高度,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子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
[版权所有] 河北传媒学院 [地址]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警安路8号 [邮编]050071
办公电话:15350591062
冀ICP备11024535号